本報記者 歐陽劍環
銀監會9日發布2017年四季度主要監管指標數據。銀監會介紹,當前銀行業運行穩健,風險可控,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。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表示,監管應堅持“底線思維”,對銀行業存在的問題有信心、有決心加以解決。
穩健經營態勢延續
肖遠企介紹,截至2017年底,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萬億元,同比增長8.7%,增速較上年末下降7.1個百分點。其中,各項貸款129萬億元,同比增長12.4%。肖遠企表示:“這說明,銀行業回歸本源、專注主業效果得到體現,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。”銀行業總負債233萬億元,同比增長8.4%。其中,各項存款157萬億元,同比增長7.8%。
從流動性看,各項流動性指標處于非常穩健的水平。肖遠企介紹,銀行業流動性充足,流動性比例為50.03%,高出監管標準一倍。人民幣超額備付金率為2.02%,存貸比為70.55%。流動性覆蓋率是123.26%,其最低監管標準是不低于100%。從這些流動性指標看,整個銀行業流動性充足,資產負債匹配性較強。
資產利潤率和資本利潤率保持在正常水平。肖遠企指出,資產利潤率為0.92%,資本利潤率為12.56%,高于國際同行水平。雖與前期高速增長階段相比略有降低,但這樣的資產和資本回報率比較穩定、健康和可持續性較強。
抵御風險“彈藥”充足
“整體看,目前銀行業運行穩健,風險可控。但還存在一些不平衡問題。”肖遠企表示,一是機構不平衡;二是區域、地區間水平不平衡;三是不同業務領域風險存在差異;四是各銀行管理水平存在差異。
肖遠企說:“我們的監管手段和監管工具箱較多。在不同情景之下對銀行不同業務領域均有壓力測試;在風險應急預案方面,有緩釋和化解風險一系列措施和手段。對銀行業經營情況和風險水平監管做到心中有數,手中有方。商業銀行抵御風險的"彈藥"很充足。”
在加大監管執法力度、嚴肅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工作方面,銀監會法規部副主任王振中表示,銀監會堅持“以公開為常態,不公開為例外”的原則,依法、主動、及時有序公開各項行政處罰的信息,以及案件查處情況,有效傳導強監管、嚴處罰的信號。